火红的年代与青春
——虞文清大学生活日记摘抄
虞文清
热情洋溢的欢迎词
1979年9月13日
南大的墙上贴满了“欢迎七九级新同学、新战友”“热烈欢迎新生入学”的标语。黑板报上登了一篇新葡的京集团4321学生会写的“欢迎您,新来的同学”短文,读来倍感温暖。
亲爱的七九级新同学,你们好!
您们来了,披着塞外的风尘,携着东海的浪花。您们来了,带着北国的捷报,唱着南疆的凯歌。千里迢迢,一路辛苦,来到紫金山麓、扬子江畔相识、欢聚,来到新葡的京集团4321攻关、探索。
您们幸福啊!火红的年华焕发出青春的活力,沸腾的生活赋予您们理想的才智。虽然征途上少不了有荆棘和坎坷,但唯有奋斗,才有欢乐。展开你们的翅膀,搏击时间的风云雷电,莫忘了党和人民的期望、嘱托。
你们光荣啊!付出了艰辛和汗珠,为攀登科学高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曾几何时,“长刺的小丑”“交白卷的英雄”上窜下跳,教育园地一片荒芜。今天啊,千百万青年沐阳光承雨露,再不遭污泥的玷污,愿您们珍惜这大好时光,让生命的分分秒秒与祖国的美好未来连在一起。
送走赤日炎炎的暑夏,迎来硕果累累的金秋!
欢迎您们啊,新战友!
温元凯校友的报告
1979年12月22日
昨晚,新葡的京集团432168届毕业生,现任中国科技大学讲师温元凯同志,给我们作了个关于学习方法问题的报告。
报告分三个部分。
一、树雄心,明方向,树立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坚强信念。他作了大量的比较,证明我国现在的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世界的实际情况。钢产量苏联1.4亿吨,而中国只有0.31万吨。美国每年生产粮食可以坐吃三年,我们则每年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粮食。国防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目前的武器装备,还不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美军装备。科技人才的数量质量上人家几倍几十倍地高于我们。怎么办?只有依靠我们的极大努力。
二、一定要有刻苦的精神。他举了世界上著名科学家的成长道路,得出结论,任何一种科学成就,都是通过辛勤的汗水得来的,人只有1%的灵感,99%都是汗水。
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是无比重要的。他希望我们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多多请教老师,使自己少走些弯路,还要在同学之间展开讨论,善于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看书一定要记笔记。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有利条件。
上大学已有三个多月了,在学习方法上的确存在着极大的问题。真是头绪纷乱,无从着手。听了温标兵(匡亚明树立的新葡的京集团4321学习标兵)的这一报告,尤如久旱逢甘雨,从来也没有听过这么好的报告,正是句句入耳。结束时,报以最热烈的掌声。
至此,给自己作以下要求:
少谈政治,注意,尽量少谈,最好不谈。在大学里,如不能把学习搞好,就无权过问政治。在学校里,正是年轻有为,决不能让它白白浪费。
着着实实地打好基础,猛攻英语关。决心在两年后能够看懂专业书刊。把业务时间全部花在两门工具课上。
尽量少看小说和报纸、电影,充分利用一切时间。
防止面面俱到,要主攻一门,以它作为动力来推动其他。
春游玄武湖
1980年3月16日
初春的一天,我们班里组织了一次集体活动,许是进校以来第一次吧。中午12:00,我们徒步来到玄武门。班长李慷给大家讲了这次活动的程序,同学们听了个个摩拳擦掌,喜形于色。
先进了玄武公园。咦,旅客不少,假山前,众多人在拍照。我们来到一草地上,大家围了个圆圈坐定,班长组织猜迷,猜中的赏两颗糖。大家还蛮有兴致的,说说笑笑,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眼光。不一会,我们一起去划船。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5人,租一条船,就登舟而游了。
以前游西湖时曾坐过船。自己划船还是第一次。开始的时候,小船颠簸得很厉害。不一会,我也渐渐会划了,竟成了船的主人了。手握桨叶,劲步如飞。往哪里去?我举目一望,百舸争流,只是毫无目标。我们出发了,小船如离弦之箭,但不时偏东拐西。由于双方用力不均,故实际上速度并不快。好不容易划到对岸,又调转船头,准备穿过石桥。这时,我把木桨交给身边另一个同学,自己坐到船中央,吹起了欢快的笛子,《红星照我去战斗》笛声逍遥自在,随着小船的颠簸,有节奏地随风飘扬。
小船来到桥下,此时已有小船多只挤在一块。横竖冲不出去。无法只得掉头。此时有一条小船,有四男一女,竟同我们撒起沷来。幸好同班船只有6条,那些流氓只得悻悻而去。
哈佛博士的学术报告
1980年3月27日
今天,我们新葡的京集团4321历史系邀请了美国哈佛大学中国史研究专家居密博士,给大家作了一个“关于美国对中国史研究的情况”的报告。
下午2:00,报告开始。我才注意到她原来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女士,讲的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看样子好像是中国血统的美国人。因为发型、皮肤与中国人几乎没有什么两样。只是穿戴显示出她是一位洋人。
她的报告主要内容是美国近三十年来对中国史前史(西周以前)、上古史(秦汉)、中古史(三国—清)、近代史、现代史领域所到得的成果,列举了大量的人名和书名。她指出,美国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华盛顿大学等许多大学,都有专门的中国史研究机构。其中哈佛大学比较权威,中文图书资料也是完备。她还说,欧洲在美国之前开始了对中国史的研究,首创中国史研究的,在美国是费正清教授。
3:30,报告会结束。同学们提了一些问题。
向洪家义先生讨教
1980年4月3日
今天上午,我们历史系举行了1980年度春季运动会。系主任韩儒林教授给大家作了讲话,运动员代表发了言。
上午8:10,运动会正式开始。我是后勤组的,帮运动员收拾一下东西,就去看比赛项目。主要地还是与洪家义副教授进行了畅谈,就有关学术问题和学习方法问题请教了洪先生。我感到这次谈话是很有意义的。
历史学的研究方法
1980年4月10日
今天,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陈子健先生应邀给我们作了一个报告。参加这次听报告的有新葡的京集团4321历史系七九级的同学,南京博物馆、南京图书馆、南京市教育局历史研究所等一些单位的同志,共50多人。
陈教授讲得一口流利的北京话。主要内容是关于中国人的意识形态问题,从极细微的地方入手,开拓出大的见解,受到人们称赞。
报告从下午2:40开始,3:35结束。之后,请同志们向他提了一些问题。
陈教授报告的独特之处是,把数学上的直角座标系引入了历史学研究。
第一次目睹交谊舞
1980年5月4日
五四青年节来到了。我们新葡的京集团4321举行了许多有意义的庆祝活动。昨天晚上,在第一食堂举行了青年舞会。在“青春圆舞曲”的伴奏下,外文系的男女同学跳起了交谊舞。这舞蹈我以前只是在电影上看到的,不是西方电影译制片,便是国民党时的下流情调。后来又从《中国青年》杂志上看到介绍交谊舞的文字和插图,当时很是想不通。也听到不少人抱怨,我们学西方,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倒没学到,可把资本主义国家那一套腐朽的生活方式都学了来,不是吗?南京市内喇叭裤、西装、洋葱头等等,不是极风靡吗?更不可想像的是,像“交谊舞”这样下流的情调在社会上流行起来,而且侵袭到我们社会主义新型大学里来了,简直不可思议。
昨天晚上第一次现场看到跳“交谊舞”,并不觉得反感。因为,我已经渐渐认识到了,中国人的思想太不活跃了,除了马克思的阶级斗争,似乎个人是没有感情的。
平平淡淡的一天
1980年5月28日
差不多每天这个时候(5:15左右),身体中的“钟”就打响了,这就命令我起床了。一年来的生活似乎已经养成了这个习惯,电灯一亮,马上起床,春夏秋冬皆如此也。
按照生活惯例,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跑步。接着洗脸吃饭(早饭每天都是稀饭、馒头或油条)。处理完这些小事后,我走到图书馆,一看表,时间才6:15,房门还关着。于是,拿出英语书来放声朗读。读书时的精神总不能高度集中,有时嘴上念念有词,脑子里却天南海北。
读英语是将近一年来的人生乐趣。不读它,似乎感到不是滋味。有时读得嘴干唇燥,还不肯罢休。是的,老师一再勉励我们学英语须多读,除了早上这“黄金时间”,再也没时间读它。
一会儿,图书馆门开了。已经聚集了一大堆人,等待阅览室门打开。这种事不觉新鲜,因为我们南大学生多,阅览室小,不早一点等待,是绝不想轮到座位的。同学们喜欢到阅览室自习,理由似乎有三:其一,这里找资料方便,比如你是阅读古书的,碰到疑难字马上借到你需要的字典、辞书,而且你要看什么书,似乎是各取所需;其二,这里环境幽静,桌椅舒适;其三,坐在这里不会被外界干扰,听不见铃声,不会有人来此上课。没有戴手表的人可得提高点警惕,弄不好会误了上课。
今天在阅览室里看了《说岳全传》的前几回,又到楼下阅览室借了一个月的《光明日报》。最后,借了一本台湾出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不知为什么,不久前,我们图书馆里进口了好一部分台湾书藉,差不多都有攻击共产党的言论。但为了学术交流,也许该打破三十年的“禁区”了吧!这些书从何而来?吾不得而知,也许是从美国,从香港,从日本,也许是从台湾直接买来的,或接受赠送的。
出人意料的是,今天第3、4节的《中国古代史》突然停课,只好留在图书馆至中饭。
饭后,照例要回宿舍。在午睡前,去打了半个小时的排球。
午睡一般是12:30-1:30。
下午,刚从美国回来不久的茅家琦老师继续给我们讲《史学方法概论》。奇怪的是,两节课讲完,没有带半个去美国感想之类的词。老师讲课时,我们毫无例外地做笔记,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快快记在笔记本里。当然,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一般说来是“滴水不漏”地“复写”在我的本子上了。
课上完后,还有一段时间才能吃晚饭。于是,我拿出《大学英语课外读物》阅读起来。故事情节非常令人发笑。比如一个名叫皮特的美国小学生,由于讨厌学习,这一天给老师打了一个电话。“喂,老师,皮特今天不能来上学,他病了。”“真的吗?”老师问,“那么是谁在给我打电话呢?”“是我爸爸。”
晚饭吃得跟中饭一样,一般都是三两多米的白米饭,不过中饭的菜要比晚饭贵四倍,晚饭几乎每天吃0.05元一碗的“油渣青菜”了事。
晚自修近来通常在宿舍,直到10:00熄灯。
这就是我在大学里最平常的一天。
邱树森老师鼓励考研
1980年6月5日
昨天,邱树森老师在课上讲了考研究生的问题。要同学们从现在起,就要有自己的爱好,选中自己的研究对象,以后看书、看报、听报告、选修课都要围绕这个目标进行。我觉得很有道理。
通史学了将近一年了,最有兴趣的要算唐史了。我要弄清,唐朝为什么会成为世界科学文化的中心?经济发展了,其他是否都先进了?中央专制对历史发展起什么作用?唐朝有没有民主?唐朝为什么会灭亡?唐玄宗的开元、天宝为何情形大不相同?皇帝好坏与宰相、大臣好坏的关系如何?皇帝在历史上的作用?
研究唐朝,可以看《资治通鉴》《旧唐史》《新唐史》《贞观政要》等优秀史料,还有历代帝王的记事录,还有许多其他文学、诗歌等可利用。
中国现在落后了,可以从唐朝繁荣中取得什么经验?
我研究唐朝的目的是为祖国繁荣昌盛、强大而贡献一点力量。
当然,研究任何历史,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要相信,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关键是立志,毫不动摇的意志。
下半年将学近代史,如果没有新的爱好,我将集中力量学唐朝历史了。
茅家琦先生的教诲
1980年9月6日
今天星期天,我们历史系召开了“三好动员会”,也邀请了80级新生列席会议。会上,系团总支书记、系学生会副主席报告了去年来我系团支部和学生会的工作。接着,两位“三好学生”发了言。
最后,由系党总支书记茅家琦同志作了关于人生观问题的讲话。
茅先生讲话主要是:人一生中应该做些什么?他对于那些拼命追求享受的人提出设问:你要电视机、沙发、空调设备等等生活高级品,假如这些东西你都满足了,接着要干什么?难道你能整天看电视不成?他谈了美国人的情况,他们生活水平很高,几乎是要什么有什么,但是,什么欲望也没有了,思想就空虚了。茅先生接着谈到找对象,漂亮、英俊只不过二三十年时间,而工作却是一辈子。所以,找对象不要光想外貌好看,而要双方互相鼓励和帮助,互相体贴和竞赛。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应对社会有所贡献,不要碌碌无为。
茅先生举了我系孟老师的经历,激励同学们在任何环境下都要坚持不懈,刻苦钻研。这样,一定能搞出成果。
孟老师在南大历史毕业后被分配到新疆某一牧场当会计,受尽了“四人帮”的虐待,但她一直在钻研《汉书》,发现了不少问题,所以,她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匡亚明校长的报告
1980年9月20日
今天,南京鼓楼区南大选区进行了民主选举,我系200多名师生员工在西南大楼208室无记名投票。候选人8名虽在校刊上作了介绍,但并不熟悉。因此,大家都随便圈上几个就算了。
选举前,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茅家琦先生作了说明。
选举结束后,由匡亚明校长作了关于学习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文件的报告。这次全国人代会,我校就派出了7名代表,其中有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教授等。
匡校长的报告分三部分:一是关于我国的政府改组;二是关于经济改革;三是我校的教育改革。
匡校长报告历时两个小时,不时被掌声打断。
邱树森老师带我们参加全国性会议
1980年10月23日
今天上午,中国史学会元史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南京召开。
我班全体同学在邱树森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会议。
到会的有全国各地著名的蒙古史、元史研究专家、教授和学者共300多人。
会上,中国民族史研究所副所长、蒙古史研究会会长翁独健同志讲了话。
南京的文物古迹何其多
1980年10月25日
昨天还是阴雨霏霏,今天早上却风和日丽了。同学们格外高兴,因为盼望已久的参观开始了。
早上7:30,两辆公共汽车载着60位同学出发了。
第一站就是中华民国总统府。大门口,有两位解放军战士站岗。现在,这里已是江苏人民政府所在地了。
在太平天国博物馆一位女同志的指导下,我们整队进入总统府大门。
这里曾是太平天国的天王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宽敞的大厅,高大的柱子红光闪闪,彩色的天花板上镶着朵朵壁灯,周围停着许多小轿车、吉普车。大厅两边是厢房。穿过大厅的边门,走进一座花园,有山、有水、有亭子、有桥,有古老的民族风格,有新颖的西洋建筑。里面的花径可真多。其中有一块石碑有道光皇帝亲笔题写的“印心石屋”四个字。
参观完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后,我们游览了蒋介石的总统府办公区。里面的建筑十分讲究,其中蒋介石办公处的大楼——子超楼,又高又大又雅致。御道上中间一扇门,据说只有蒋介石一人进出走这个门,其余人都从旁门出入。据太平天国博物馆的老师说,总统府原是明朝朱元璋封给大将徐达的府邸。后来成了清朝两江总督的衙门。太平天国攻克南京后,天王直奔这里,把两江总督府扩建为天王府。曾国荃占领南京后,毁了天王府的大部分建筑,劫走了大量的金银财宝。1912年,孙中山先生在这里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后,把首都定在南京,也在这里办公,统治全国达 22年这久。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回到人民手中,现在是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政协所在地。
离开总统府后,我们乘车来到地堡城。据太平天国博物馆的老师介绍,1864年曾国荃围攻南京,在这里挖地道,轰塌了城墙,清军才得以冲进去,消灭了太平天国。
接着,我们又来到东郊,瞻仰了国民党左派代表廖仲凯和何香凝的陵墓。
最后,我们来到灵谷寺。正不巧,佛殿在修理。一般人是绝对进不去的。但是,我们是新葡的京集团4321介绍来的,一个电话通知后,寺里的领导就让我们进去了,还热情地接待我们。在灵谷寺,有玄奘的头盖骨,存在一座塔的模型里。另外,里面有不少菩萨。
之后,我们又瞻仰了邓演达烈士的墓。
中午,我们来到中山陵饭厅就餐,饭后,登中山陵。
下午,车子经过御道街,开到了七孔桥。中国近代史的黄征老师给我们介绍说,这是太平军与清江南大营多次争夺的地方。在这里,曾发生了许多激烈的战斗。
我们又来到唐子街73号某王府的遗址,里面有不少优美的壁画,墙上有“百寿图”。
最后,我们来到挹江门观看太平军太官兼正宰相曾水源的陵墓。不过由于铁锁生锈,进不去,只能在门外观看了一下。
别开生面的学习交流
1980年11月1日
今天下午,我们班组织了一次学习经验交流会。邀请了刘毓磺教授、吴讲师和历史系
77级的丁家钟同学参加。
刘教授谈话的主要内容是:怎么样看书?怎么样学习写文章?刘先生主要讲了以下几点:一是会坐冷板凳;二是要切中要害;三是要手脑并用。谈到怎么样做笔记时,刘先生说,一是懂得剪裁,少而精;二是摘录原文时附以自己的见解。谈到怎么样做文章时,刘先生谈了几点:一要做卡片;二要写提纲;三要写好第一稿;四要修改后完成第二稿。
吴老师主要讲了三个问题:一是如何学好历史,主要是博;二是历史学的新趋势,是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三是如何学习外文,要持之以恒。
丁家钟同学谈了他两年通史学习的一些体会。如看书,他说要看五类书:一是预习教材;二是集中复习;三是参考书,主要是纵的方面,如《中国文学史》《中外交通史》等;四是历史小说;五是期刊报章杂志。
这次学习经验交流会开得很成功。对我有不少启发和鼓舞。为了将来做学问,考取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我想把空余时间从学英语和古汉语中挤出一部分,用来摘录一些有用的原始材料,看几部纵的书,如《文学史》《交通史》等。看期刊报纸,对于有些观点也作些摘录,点点滴滴地、日积月累地积累,并勤于思考一些问题。
攀登紫金山
1980年11月15日
一个星期前,我们历史系组织了攀登紫金山比赛。下午2:00,我们驱车来到了紫金山脚下,近200名男女同学兴致勃勃,在队长的指挥下,迅速向高峰攀去。
开始,我信心十足。总以为自己山里出身,从小爬惯了高山峡谷,而且进大学后,每天坚持锻炼,所以体格也不算坏。登山前,我曾吹牛,这次比赛拿到前10名不成问题。实际上,这吹牛是有事实根据的。要不是真的在登山中失败了,兴许这就不叫吹牛,而叫发誓了。
登山确是一项运动量相当大的运动。一会儿,我就感到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但咬咬牙,鼓鼓劲,还是赶上了前面的队员。紫金山可真陡,有时爬一步,滑三脚。渐渐地,我的力气不足了。只觉得头脑发涨、发昏,两脚象吊了沉重的铅块,拖也拖不动,只得双手抓住树枝向上攀登。沿路有先遣队员用粉笔在岩石上写的口号:“快上”“加油”“最后50米”“坚持”!
愈往上爬,身体愈支撑不住。这时,我看到有的队员停下来休息了。只见一个个脸色苍白,呼吸急促。有的队员赶上来了,满脸通红,大口大口喘着气。路遥知马力,这是一场考验人的意志、耐力、信心的决战。我真希望自己能够鼓足勇气赶上去,或者前面队员拉下来。然而,我的勇气不久就用完了,前面的队员也始终没有拉下来,不时还有后面的队员抢先从我身旁超过。我才意识到,自己的体力多么不够。
经过半个小时左右的攀登,我终于上了紫金山顶。可是,在我之前,已经有45名队员登上了高峰。我以第46名的资格,一屁股坐在山顶岩石上,只觉两眼发黑,浑身酥软,头晕恶心。喘息了好一会儿,才慢慢恢复了知觉。这时,陆续从后面上来了一批队员,只听不少人在抱怨:“这是我第一次登山,也是最后一次登山了。”
数学家杨乐来校演讲
1980年11月19日
今天下午,中国著名数学家杨乐应邀来校演讲。主要内容是访美观感。由于听众太多,因此,扩音器安排在楼上楼下两个教室。
演讲延续两个多小时,中途休息时,请杨乐同志到楼上教室与听众见面。
杨乐个子不高,不戴眼镜,声音宏亮,讲话不用讲稿,他讲得头头是道,听众听得津津有味。
杨乐将在明天继续给同学讲数学函数方面的专题报告。
命运=才能+机会
1980年12月22日
《江苏青年》1980年第12期刊登了吴宁同志“谈谈命运”一文。文中出现了一个公式:叫做“命运=才能+机会”。文章列举汉朝大将李广,有才能,但没有机会封候,因此命运不好;三国失街亭的马谡,有机会却没有才能,因此命运也不好。命运取决于才能和机会两个要素。因此,一个人想要有好的命运,必须培养、造就自己的才能,并千方百计创造发挥才能的机会。当然,机会多是来自偶然性,但主观努力也不是没有用的。
常常听到有人说:“哎呀,可惜错过机会了。”这是说,机会有了,但不具备才能,所以错过了。又听人说:“这是命该如此啊!”这是有才能,但始终没有机会来发挥。
师生同乐的温馨
1980年12月30日
昨天晚上,我们宿舍邀请张小明老师,举行了一次小小的宴会,买了三瓶酒,一个合菜,几个冷盘。
这是第一次会餐。会上,大家兴致勃勃,精神焕发,借着酒兴,畅谈学习、工作、生活情况。
我问:“张老师,我们历史系在全国高等学校中的地位如何?”
张老师说:“在全国重点大学中,我们新葡的京集团4321历史系处于中上地位。1980年的《历史年鉴》上有我写的一篇介绍我们南大历史系的文章。”
我问:“我们以后毕业分配的途径如何?”
张答:“昨天我们在茶话会上,教研组长说,以后重点大学的历史系毕业生都要分配到科研单位去。”
王平一问:“我们历史系毕业生有没有去做教师的?”
张答:“以前是有的。做中学老师也不差。我现在愿意离开大学到中学里去。”
史爱棠问:“我们历史系好象没有出过什么书,是吗?”
张答:“出了不少书。最近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又要出一大批书。今年要出版的有《中国历代名人词典》等,我,王能毅、洪家义等都参加了编纂。”
众笑,鼓掌。
吃好晚饭后,就吃糖、喝茶。张老师提议,寒假回来,每人带点土特产来会餐。大家一致赞成,并写下“军令状”。
班级的新年晚会
1980年12月31日
今天是公历的除夕,我们班里在西南大楼世界史教研室开了一个“迎新除旧联欢晚会”。会议由班委文艺委员杨小甦同学主持。班长邵建光同学致新年祝词。接着,老大哥,37岁的同班同学谢幼雄给大家分了西瓜子、葵花籽和糖。大家边吃边表演文艺节目。
这次节目由于准备不充分,因此水平不高。主要有口琴独奏、独唱、讲笑话、猜迷语、讲故事、诗朗诵等。
接着大家进行了交朋友活动。每人拿出一件礼物,比如书签、贺年片、年画、奖章等,一起交给会议主席。然后,工作人员把标有1、2、3字样的纸团让大家顺摸一个,按照数字顺序,到主席台领取礼物。每人都献出一份,然后每人又得到一份,这叫交朋友。
会后,举行了舞会。
大学校园里的“学雷锋”
1981年3月5日
今天是毛主席、党中央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指示18周年纪念日。中央发出了指示,要大张旗鼓地宣传雷锋事迹,兴起学雷锋运动的高潮。我校响应这一号召,结合最近团中央等八个单位发出的“五讲四美”文明竞赛,决定该周为“五讲四美活动周”。昨天,团干部和一批同学去参加了义务劳动,其他青年团员学生将在本星期六劳动。
昨天开始,化学系学生业余理发小组开始服务,地点在新甲楼113号,票价0.1元,比街上便宜0.17元。上个学期开始,学校业余摄影组服务,每蓬星期天营业,2吋,票价0.5元,比街上省0.4元。上上个学期,学校成立了文工团和俱乐部。文工团至今尚在,每逢星期六下午活动,节日为同学们演出。俱乐部成立后,活动了几个星期,就中断了,大节日活动正常。
我们进大学后,就办起了这么多福利事业。此前,难道都是空白吗?是的,有的也许曾经办过,很快不了了之。粉碎四人帮后,学校里的空气正在活跃,文明空气越来越浓,各项事业也接二连三的兴办,符合同学们的要求。
“土包子”的蜕变
1981年3月12日
今天的古汉语课上,孟昭庚老师给我们上了古典诗歌。他说,中国有这么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尤如鲜花丛中的牡丹,更是光彩夺目。我们大学文科学生,不能熟视无睹,更不能一巧不通。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我们都要学一点,都要会一点。否则就要出洋相。
这倒使我联想起一件有趣的轶闻来。
上大学前,我们农村人,除了在校受到一点文化教养外,根本没有条件选择自己的爱好,培养自己的兴趣。即使在校期间,小学、中学的课程中,虽有音乐、美术两门,但无非是唱几首革命歌曲,画几幅《红旗飘飘》《火炬》《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等,根本没有受到过什么艺术训练,而且自己又十分不重视。记得当时的成绩单上,数理化可能是全优,而艺术类总不超过良。高中时,因为半农半读,更无艺术可言。加上当地条件极差,看不到什么杂志、小说、画展,更没有机会参加音乐会。当时我对于古典诗歌,也完全是诗盲、门外汉。因为语文课本里,除了毛主席诗词外,只有一两首近代诗。即使有一两首古诗,老师也根本没有讲解。所以,唐诗如此光辉灿烂,直到高中毕业,我却半字也不会。当时的语文书后边备有一两篇古代寓言之类,也没有很好学过。
因为我的学生时代刚好是十年浩劫期间(1966-1976)。对于文化修养根本不当一回事。学校如此,社会也如此,自己更如此。课外,就是给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诸如放羊、拔草等。是啊,一个农村青年,要紧的是学会农活,至于文化艺术,那是别人的事。
谁曾想到,十年浩劫结束后,马上传来了考大学的喜讯。开始,我是不以为然的。因为做梦也未曾想到过,自已和大学会有什么关系。后来,在亲朋好友的督促下,怀着试试看的念头,参加了高考。
谁曾想到,新葡的京集团4321的门竟会朝我开着。
上大学后,深深感到自己知识面的狭窄,尤其对于音乐、舞蹈、美术、古典诗歌等,更是聋子、瞎子、哑巴。怎么办呢?人都是爱美的,为了获得这些生活的美,我决心从头学起。多参加音乐会,听音乐知识讲座。为此,特意买了一架半导体,有音乐节目多听听。其次,买了一本《绝句三百首》和一本《唐宋诗选讲》,一套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把一些有名的诗歌背下来。这学期,还选修了《古诗欣赏》。此外,还选修了《美术鉴赏》。
我现在求知的渴望很强,什么都想学,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拓眼界。在大学里,学习条件是很好的,我又自学了《心理学》《逻辑学》《美学》等业余课程。但知识面广与精有时也会闹矛盾,比方你想多学些东西,就要多看书,看多了也会影响专业课程的学习深度。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会丢卒保车,或者丢车保帅,先满足专业课的需要,课余时间搞点爱好。
一次完全民主的班委选举
1981年3月14日
今天下午,班级举行了第二次民主选举。全班41名同学,除两名因故请假外,全部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张志恒老师主持。他征求了五个小组(以宿舍为单位)的意见,大家一致同意按去年选举的办法,实行大民主,不提候选人(张老师号召大家毛遂自荐,自愿当干部的可以提为候选人,或者让同学发表竞选宣言,没有人自荐)。
选举前,先推举三人为大会执行委员,他们是杨小甦、谢幼雄、范金民,负责选票监护工作。
委员们把选票发到每个同学的手里,大家都把自己理想中的同学写上选票,每张选票五人,无记名。写好后,把选票折起来交给委员。然后由委员唱票,一个宣读,一个在黑板上记录,一个监票。
选举结果很快出现在黑板上。提名的有27名,当选的有范金民34票,李小敏26票,陆钟琦26票,邵建光23票,张明21票。此外,杨小甦19票没有当选,其他人4票到1票不等。
这种民主选举真正体现了同学们的要求。张老师宣布以上五位同学正式当选。接着他总结说,这次选举很成功,充分体现了同学们的心愿,没有什么长官意志。
是的,我想,小集体能够这样的民主选举,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一个县,一个省,一个国家能不能这样充分体现民主呢?
第一次进入留学生宿舍
1981年3月22日
昨天晚上,我们小组的几个同学一起到留学生宿舍马振犊同学那里去做客。
我和徐希元同学在留学生浴室洗了澡。
在浴室,我们看到有位中国学生擦背时没有关上水笼头。这时,一们满脸胡子的欧洲人进来洗澡。一看水喷头里喷出哗哗的热水,但下面却没有人在洗。他严厉责问“这水笼头是谁开的?”“噢,是我开的,我正在擦背”。中国学生回答。“现在热水很紧张”,留学生继续说,“你这是浪费!”说着,他钻到水笼头底下洗了起来。只见中国学生满脸羞色,哑口无言。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中国人对于公物浪费似乎是无所谓的。但一个外国学生竟能这样讲究节约,勤俭持家,实在有点令人敬佩。
洗完澡我们来到10舍206房间。看见室内已经坐着不少人,正在津津有味地欣赏外国音乐。有的人在吃瓜子,喝茶,有的在看书、看报、看杂志。有的在谈笑风生。
“我们来晚了。”徐希元说。
“欢迎欢迎”,他们齐声说。
于是,我们也参加到他们的晚会中去。马振犊同学打开录音机,播放着国际著名歌星的演唱。不料,他们偷偷地把我们谈天说地的话也录了下来。过了一会儿,他就把这些内容播放出来。大家听到自己刚才的议论,一个个笑得前仰后翻。通过录音与播音,自己听自己的声音听不大出来。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刚才讲的那番话,大家都指手画脚,这是你讲的,那是他讲的。
我看到留学生房间内挂满了图片,有美国的摩天大厦、繁荣街面的照片,也有中国古代的石刻像。尤其可笑的是,外国人特别喜欢小孩玩具,我看到房间里挂着小飞机、小玩具、小人画等。
孙晋芳来到南大
1981年4月8日
今天下午,全校停课。
班长邵建光同学送来了两张票,我拿了一张,是南大师生和江苏优秀运动员联欢会的票。当我走到校门口时,只见黑的压压的一大群人正围着一架电视录象机。原来江苏省电视台记者正在采访这次联欢活动。只见一位苗龄女记者手拿麦克风,正向南大学生会的一位男同学询问“今天联欢活动有哪些项目?”“有联欢会、武术体操表演、篮球赛、棋赛等。还要请孙晋芳同志讲话……”许多记者拿着照相机一个劲的拍照。
今天的南大校园,装饰得内外一新。高大的校门上,挂着巨大的横幅标语,插着许多红旗。正门中央,挂着四只大红灯笼。宽阔的校园道旁,插满了彩旗。宾馆前面,停着许多小轿车。大道上,是学生队伍,男生在放鞭炮,女生手里挥舞着彩带。
“来了,来了!”随着喊声,一列男女运动员身穿运动服从汽车上下来了。为首的举着大幅标语,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南大校门走来。记者们把照相机举得高高的,对着运动员,边退边工作。锣鼓齐鸣,鞭炮震天。大道两旁的400个学生,夹道拍手欢迎。走在队伍前头的是两位个子高高的男女运动员。男的身穿绿上衣,身材魁梧,五官端正,显出一派英俊威武的神气;女运动员上穿红运动装,身材苗条,眉清目秀,显示一派英姿飒爽的神态。他们的头上都撒满了五彩缤纷的花纸,含笑向人们致敬。
运动员进入大礼堂。外面的学生一齐向内冲。临时警察拦也拦不住,人流滚滚涌向礼堂。我的票也没用上,随着人流挤进了礼堂。
主席台上,挂着横幅标语,男女两生带领大家高呼口号:“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万众一心,振兴中华!”经久不息。
运动员代表来到了主席台。在座的同志都起身答礼,互相握手问候。这时,我看到那位高个子红装女郎坐到了主席台最中间,无数的摄影机对着她“咔嚓咔嚓”的响,把她搞得不好意思。她的左边就是江苏省委第一书记许家屯同志,五十多岁。
这位女郎是谁?我心里直纳闷。她活像一个女王、或皇后、或公主。其实都不是,原来,她就是赫赫有名的中国女子排球队队长孙晋芳。今年在香港亚洲排球赛中,她的球队荣获冠军,将走向世界。
在主席台上就坐的还有,江苏省省长、省妇联主席,新葡的京集团4321副校长章德、徐福建等。优秀运动员代表有江苏的中国男排队员,还有国际围棋赛冠军,还有最佳运动员等。可是栾菊杰没有到会,匡亚明没有到会。
会上,由南大代表向运动员致敬。由省体委负责同志介绍江苏运动健儿的概况。由运动员孙晋芳发了言。
会后,在大礼堂举行了体操、武术表演。图书馆第一阅览室举行了象棋、围棋赛。省运动员一对三与南大学生赛棋。篮球场内,由南大男子篮球队与江苏女子篮球队举行了友谊赛。江苏女子篮球队在最近的中国甲级女子篮球赛南京赛区中获得冠军。她们刚从五台山体育馆出来,就与南大进行了比赛。比赛结果,南大男子篮球队以90:75胜江苏女篮。体育馆内,进行了女子排球赛,因为看排球赛发过票,所以没去看。
下午4:00半,运动员乘车离开了南大。
与中文系同学一道参观南京汽车制造厂
1981年5月4日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昨天晚上在校大操场举行了青年火炬接力赛,没有去看。今天早上,张永桃老师带领我们班和中文系79级一个班的同学参观了南京汽车制造厂。你别见怪,以为这样一次平常的参观不值得记。事实上,自从上大学以来,到工厂去搞社会调查还是第一次呢。到农村调查还没有过。更谈不上学工、学农、学军了。
同学们自由前往,在南京汽车制造厂技工学校集合。然后在三楼一个教室里坐下,听取了南汽总会计师的介绍。他大约五十开外,脸上最大的特征是眉宇间有一块紫红色的伤疤,操山东口音。他讲了个把钟头,我是一句也没有听进去。因为他讲的听不大懂,又不感兴趣。”
好不容易等他讲完,接着就参观了制造厂。车间里,一台台机床在欢快地劳动,工人师傅专心操作。据说,南汽的生产水平在全国同行业中也是较高的,确实,厂房设备也不错,有一万三千多职工,仅次于长春的一汽、武汉的二汽。在装配车间,我们看到了大批卡车正安装待发。
女同学的生日派对
1981年5月28日
今天晚上八点半,我刚从栖霞山运水泥回校,就参加了陆钟琦同学20周岁的生日典礼。我们二小组6位同学到9舍小陆同学宿舍,只听室内传出靡靡之音和喧哗声。原来里面已经坐着不少前来庆贺的中外同学。
“啊!你们来了,我真高兴。但是我一点也不知道。”小陆笑着说。
“我们特意来恭贺你的生日!”我说。
我们坐定后,一个男留学生就给我们吃糖果,酸梅汤等点心饮料。我们每人捡了一小块,道声谢谢。接着,老谢把我们的姓名一一介绍给留学生,大家互相认识了一下。
一次一次的食品送过来,分别有饼干、花生糖、奶油蛋糕、酥糖等。有许多是西方国家的特产,第一次尝到。
英、美、法、意、加拿大留学生和中国学生欢聚一堂。
其中,一位穿红衣服的欧洲姑娘性格最活沷。她指着我们和另一张床上的女生说:“哎,你们看,这边是男的,那边是女的,都怪我按排得不好。”法国留学生克莱尔女士硬把我们男生和女生拆开了交叉就坐。
生日庆祝一段时间后,那位穿红衣服的女郎说:“小虞请你把灯关掉。”我一惊,她怎么有这么好的记性,一介绍就记得了我的名字。于是我就拉灭了电灯。只见门口克莱尔和那位红衣女士一扭一扭的进来了,克莱尔双手端着一个盘子,盘子上有10多根小蜡烛,全点着的。这时,在场的七八个男女留学生都唱起了“Happy Birthday To You”的外国歌。意思是“祝你生日快乐!”她们走到小陆面前,让小陆一口气把全部蜡烛吹灭。红衣女士说:“一口气吹了之后,留下几支没灭的,你就有几个男朋友。”这时,全场哄堂大笑。小陆鼓起勇气,一口气全部吹灭。红衣女士说:“你看,那边男同学都哭了。”
男女生交换坐位后,大家相互谈心。克莱尔问了我许多问题。头几句,我听不大清楚,就问身边的黄翠芳,让她重复一遍。这时克莱尔说:“她不是你的翻译,你听不清再来问我。”我说:“好的。”其实,克莱尔的普通话是讲得很不错的。在交谈中,我了解到,克莱尔是法国马赛附近人,大学毕业后留学中国新葡的京集团4321已经一年半了。选的课题是中国旅游。
接着,克莱尔提议,让主人小陆讲话。小陆讲了之后,大家又吃东西。
不久,英国伦敦大学的留学生和她的亲属进来了。她给小陆拍了照。
小陆提议唱歌。克莱尔说,“中国歌我只会唱《哎哟,妈妈》,说着,真的唱了几句。
最后,徐希元代表我们小组把礼品——一本影集赠送给小陆。
这次晚会,纠正了对欧洲人的一些传统看法。以前,由于看电影、小说等,觉得西方人疯狂,不通人情。而晚会上,处处表现出西方人是讲人情的,而且很有礼貌,很文明。比方说,进门总要说声“对不起”,出去总要说“再见”,问了什么话后总说声“谢谢”。第二,西方人大方,中国人含蓄。晚会上,中国学生男女各坐一张床,西方人就不赞成,硬要让我们一男一女坐。言谈、举止、风度等显示西方人社交活动多,因而大方。
看电视直播女排比赛
1981年11月8日
今天下午,我和蒋好华正欲上街去,忽然看到系活动室门前挤满了人。原来是等着卫星转播的电视。我俩马上打消了上街的念头,从寝室里搬了两把椅子到活动室等候。因人太多,系学生会主席陆洪星同学下令,历史系同学请进,其他系同学免进。
2:00正,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东京——北京”字样。原来是太平洋卫星转播在日本东京比赛的国际女子排球赛实况。今天是中国队——苏联队。观众气氛很紧张。因为这场球赛不仅关系到球类活动的高下,而且有政治意义。
比赛一开始,中国队便以15:9领先。
第二局更激烈,苏联队以9:0领先。我方队员孙晋芳等急得快要流泪了。观众也连声哀叹。后来,中国女排队员们气不馁,越战越勇,最后竟以16:14反败为胜。
第三局中国人打得很顺利,孙晋芳、郎平、张蓉芳等大打出手,一鼓作气,以15:0拿下。比赛结果,中国队以3:0完胜苏联队。
中国女排虽然年轻,但自从赴排坛以来,连战皆胜,平步青云,在去年亚洲排球赛中,荣获冠军。昨天在女子国际比赛中,又首战告捷,战胜了南美冠军巴西队。今天又打败了苏联队。这些排球女将成为中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四个现代化的先锋。
接下来,中国女排还将和日本队、美国队争夺冠军。我想,这些先锋们一定会为国争光的。
用大肉包作赌注
1981年11月18日
今天早上,我和史爱棠、高良德一起跑到历史系资料室去查十大元帅名单。在1955年9月23日的《人民日报》上终于查到,次序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结果高良德输了30个肉包子。我们其他6个人每人得5个。
这次打赌是在一个月以前,是由我、史爱棠发起,与高良德赌的。赌的原因是陈毅在前还是刘伯承在前。高良德认为是陈毅在前,我和史爱棠认为刘伯承资格更老,应该是刘伯承在前。以后到大图书馆查了半天,也没查到结果。昨天晚上不知是谁又提了出来。高良德自信地扬言,全宿舍人都跟他打赌好了。结果大家不服气,全宿舍的人都参加了,高良德是1对6。赌输了的从2个肉包扩大到5个肉包。
又一次搬宿舍
1982年3月8日
昨天,我们又“搬家”了。
自从1979年上大学以来,先后搬过许多次。
最早住12舍402室。
接着又搬到了2舍102室。
后又搬到了11舍102室。
现在又搬到新乙楼403室。
到新乙楼后,条件好多了,风景也很美,房间又宽敞,又明亮,可能是一级宿舍了。
这次搬宿舍,因谢幼雄同学长期住在外面,班主任张志恒老师决定把他调回班里跟同学们住一起。班里势必要调出一个人住到外面去。
吃过晚饭,老师召集各宿舍长会议,商量此事。
会议开始,就陷入了争论中,谁也不愿意自愿搬到外面去住,脱离温暖的集体。
最后,张志恒老师指定,谢幼雄同学住进李桐柏同学所在宿舍,罗克祥同学从原宿舍中搬出来。
这当然是不公平的。
跟洪家义老师学古音韵学
1982年6月17日
本学期选修了《古文字学》一门课,目的是掌握一点真才实学,以便赏古。
但对音韵学毫不感兴趣。因为自己连普通话都讲不标准,英语口语也学得不行,模仿能力差的人哪能掌握上古、中古读音呢。开始学的时候就没准备学好,只是混个学分而已。我曾在困难面前退缩、害怕,想不参加考试,因为这两个学分即使不要,我也已经够了。
但洪家义老师一再强调,要掌握音韵学,并坚持必须闭卷考试。
今天上课时,洪老师说:“愈难的东西愈要学好,这才是好汉!”
我觉得这句话击中了我的要害。害怕困难是侏儒,尽管口头上是巨人。就象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考试参加与否,这三个学分要不要,这对于我大学学习来说也许并没有妨碍。但它却是对自己意志的考验,豪言壮语的试金石。
本学期尚有充足的时间,为什么不可以抓紧复习呢。洪老师本人普通话也不比我好,但他却成了古文字学的专家。
迎着困难上,这才是大丈夫的本色。
学马列谈体会
1982年12月23日
今天下午,我们79级马列学习小组全体成员在活动室召开经验交流会。熊胜宝、张子恒老师参加了会议。会上指定由蒋好华、孙江林、李继锋和我作交流发言。
马振犊同学自告奋勇发表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我的发言题目是“学习恩格斯祝《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的体会”。主要讲三点:
一是通过学习,使我更坚定了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心。
二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主要的不是寻找解决具体问题的答案,而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
三是通过学习更感到学马列原著的必要性。
我的发言受到了系党总支书记熊胜宝老师的肯定,他为此把我的发言稿都要了去。同学们反映也普遍良好。
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查资料
1983年3月12日
本学期是大学生活的尾声。由于写毕业论文,近几天来,一直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去看资料。早上乘车去,中饭回来吃。觉得挺有意思。二档的工作人员态度很好,见面总要打招呼。里面条件也不错,古色古香的房子,幽静的环境和舒适的工作台。我看的是国民党政府关于经济方面资源委员会的资料,做些卡片。同去的还有蒋好华、马振犊、邵建光等。
毕业分配工作似乎已着手进行。发了毕业纪念册,照了毕业档案上的用照。今晚班长李小敏又来登记每个同学的简况,尤其是父母身边是否有人?学的专业?据说本届毕业生尚有留校。
第一次参加校外体力劳动
1983年4月2日
今天下午到校长办公室劳动。帮助后勤组擦门窗、桌椅。我擦的是徐副校长和袁教务长的办公室。因为才粉刷,所以斑斑点点很多,要擦干净颇费一番力气。
今年文明礼貌月开始后,3月6日,南京全市大学生义务劳动。我们班前往南京货站装卸了两车皮木板和纤维板。劳动强度大。我感到,这是四年大学生活中唯一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劳动,真是又脏又累又饿。
回来后,系领导表扬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