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新葡的京集团4321中国南海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和新葡的京集团4321历史系的邀请,6月18日,复旦大学历史系向荣教授来新葡的京集团4321进行了“海洋与欧洲文明”为主题的一组学术讲座。
向荣教授与主持人陈晓律先生合影
6月18上午,向荣教授来到新葡的京集团4321南海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报告厅,作了题为“中世纪欧洲的海陆贸易与城市生活”的第一场讲座。讲座由历史系陈晓律教授主持。
向荣教授的讲座从近些年来西方学者对于“皮朗命题”的争论出发,探讨了欧洲中世纪早期的城市文明。“皮朗命题”是由比利时著名史学家皮朗提出的对西方文明形成原因的新观点。他认为,是伊斯兰的扩张而不是日耳曼的入侵毁灭了罗马文明,从而使欧洲由此进入中世纪。地中海世界被一分为二,西地中海为穆斯林所把持,东地中海则有拜占庭占据,西方文明从地中海移向欧洲北部。国内学者对“皮朗命题”研究并不多,近些年来只有东北师范大学的王晋新教授的论文《皮朗与皮朗命题——对西方文明形成时代的重新审视》一文,文章关注的主要是皮朗对西方文明新观点的启发,向荣教授讲座的焦点则在于皮朗命题引发的学术讨论。
第一场讲座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发现黑暗时代的贸易、如何看待中世纪早期欧洲的贸易和城市,世界历史背景下的欧洲经验。讲座以图文形式介绍了考古学家、古钱币学家的关于emporia,即纯粹的商业聚居点的新发现;McCormick,Loseby等历史学家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对皮朗命题的质疑。第二部分介绍了以Hedges为代表的新考古学家、以Wickham、Saunders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以Verhulst等经验派历史学家对中世纪城市的不同看法。最后,向荣教授概略地总结了欧洲城市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如欧洲城市先有市而后有城;中世纪欧洲的中小城市相对于规模宏大的贡赋帝国,其财富流动更加均匀,人民更加富有。讲座之后,现场有很多师生提问,在问答之间,引伸出很多有价值的思考,迸发了许多思维的火花。海洋对欧洲城市文明发展的意义何在?中国是否应该和如何向欧洲文明学习?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了解世界历史,钻研文明发展的经验教训,我们认识到海洋意识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只有像对待大陆文明同样的高度重视,才能有效的捍卫我国的海洋、岛屿和边疆的权力。
围绕向荣教授的讲座,历史系于文杰教授、刘金源教授,南海中心宋继伟老师、博士生张子恺、、袁梨梨、叶璐等同学提出问题,向荣教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作出耐心而精彩的回答。
向荣教授与陈晓律先生等历史系师生合影
6月18日晚,向荣教授前往仙林校区为本科生作了一场关于“欧洲文明: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的讲座。讲座由历史系于文杰教授主持。
向荣教授与主持人于文杰教授合影
欧洲文明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这一问题是史学界一个历久弥新的学术难题。西方学界曾对此分别在50年代初、70年代末80年代初搞过两次大讨论。向教授在讲座中对西方学界的讨论进行了详细的学术梳理。最早提出这一问题的是马克思。他认为,封建经济结构解体为资本主义兴起扫清了障碍,但是资本主义并不是在封建结构解体之后立刻兴起的,两者之间存在时间差,即英国史学家多布所提出的“过渡时期”。马克思进而论断:过渡问题的实质是生产方式的转变,转变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直接生产者从封建的和行会的束缚中摆脱出来,成为独立的小商品生产者;其次,这些新被解放出来的人被剥削一切生产资料,成为不得不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关于欧洲封建制度瓦解和资本主义兴起之间存在一个过渡时期的看法得到了许多西方学者的认同,但对于“过渡”或“过渡时期”的性质和动力,学术界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在动力问题上,以莫里斯•多布、罗德尼•希尔顿、罗伯特•布伦纳为首的正统马克思主义学者批判了非马克思主义的贸易决定论,提出阶级斗争作为一种内部力量在过渡时期起着决定作用。但其内部,对于哪个转变阶段更重要的观点则并不一致:多布和希尔顿强调直接生产者变为独立小商品生产者的转变,布伦纳则认为独立生产者变为雇佣劳动者的第二阶段更重要。保罗•斯威奇、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等新斯密-马克思主义学者即不同意传统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决定论,也反对非马克思主义的贸易决定论,而将贸易作为导致欧洲封建主义内部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如在斯威奇看来,作为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基础的庄园经济是为使用而生产的制度,其内部缺少变革的动力,11世纪地中海贸易的重新开通,使为市场而生产的新制度逐渐成长,旧的封建体制受到冲击而逐步瓦解,最终导致生产关系的转变。在过渡时期的性质问题上,多布认为在欧洲农奴制瓦解之后存在一个“既非封建又还不是资本主义的中间期”,但总体看来,该中间期经济的性质仍是封建的。斯威奇则认为过渡时期的经济不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简单混合,有其自身特点和内容,不能给它挂上单纯的封建主义的或资本主义的标签。
向荣教授认为,“过渡时期”之所以曾在学术界引发普遍的关注和讨论,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马克思思想本身的前后不一致,容易引起观点的差异,其次当时美苏冷战的国际背景对学术界也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造成阶级斗争过分被强调,这些偏见在冷战结束之后也引发了西方学术界的反思。西方学术界争论中主要存在两点缺憾和不足:第一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偏移,表现在对生产力发展的重视不足,对于原动力的的一味追求而忽视综合分析;第二,中世纪欧洲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长期被忽视,陷入了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中世纪与近代相互对立的思维定式中。向荣教授曾留学英国,在伯明翰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一直致力于将国外世界史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介绍给国内学界。这种志愿和努力也都反映在了他的学术成果和本次讲座之中——十分注重学术史研究,将西方历史研究放在中国语境中去比较和反思。
向荣教授与历史系师生讨论问题
历史系王涛老师、闵凡祥老师和许多研究生、本科生同学提出了资本主义的起源、海洋文明与大陆文明的关系、战争对农业文明的影响等问题,向老师一一作出精彩的回答。一组讲座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付家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