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李良玉教授出版了他的新著《李良玉历史研究与教育文逊》(以下称文逊)。这是他的第五种独立著作,也是他在史学理论、中国当代史研究和博士生培养教育等方面做出的重要探索和贡献。
《文逊》关于史料学的六篇论文,是作者为新葡的京集团4321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生讲授史料学讲稿的部分内容,这本身说明了作者讲课是认真的,所讲内容是自己深入研究的成果。这些论文,在史料学的内容、方法以及关于史料的分类、鉴别、利用等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系统意见,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史料学知识体系。
《文逊》所建立的史料学知识结构,包括以下内容: 在史料学水平与史学研究水平的辨证关系方面,作者提出,史料学就是关于分析和运用史料的知识方法和对某些领域史料的研究,研究人员的史料学水平与史学水平是统一的,互相融会、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这种一致性,体现在收集史料是进行史学研究的前提;史料学水平是研究人员解释历史现象的前提;对史料的解释利用受研究者史学观念的支配;利用史料的水平是衡量史学成果的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等四个方面。所以,作者肯定,史料学是历史学的核心内容。 在史料分类的标准方面,作者分析研究了前人关于史料分类的几种看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作者指出,按照史料的文字类型、物质类型和原始性区分史料,有它们的合理性,但是,更好的方法是依据史料的社会属性,也就是按照史料的不同起源、社会功能及其对于史料价值的影响来区分不同性质的史料。在对史料的具体分类方面,作者提出可以把史料分为文献、档案、报刊、回忆录、前人著述、声像资料;遗址、遗迹与器物;口碑资料与乡例民俗等八种。这个分类方法,是关于史料分类方法的新发展。它把所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直接产物的文字资料归纳为文献,提出了与历史文献学和文献编目学不同的关于文献的新概念;提出了前人存世的史学著作是一个史料类别;当代大量出现的声像资料是带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史料;口述资料、乡例民俗等生活形态化的资料是必须大力开发的史料源等,作者的分类方法,具有很大启发性。 在史学观念与史料学的关系方面,作者指出了科学的史学观念对于提高史料学水平的巨大价值。作者一再强调研究人员的史学观念与利用史料之间存在互动的关系,全面的史学观念来自于历史学知识、新史料的发现、现实生活的经验和整体文化素养四个方面。它对于史学研究的意义体现在七个方面,其中包括对史料的认识和理解。 在对各类史料的讨论方面,作者提出了所涉各个类别史料的基本定义和解释。 在如何鉴定、分析、利用史料方面,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学术方法。作者指出,八种不同类型的史料之间,在史料的起源、属性和对历史的影响力方面,它们有三点不同;而在史料的起源、属性和价值方面,它们又有三点相互交叉的性质,因此,不能站在绝对的立场上看待。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史料学分析方法,包括核心史料和关键史料的概念、史料价值的五点相对性分析、史料反映的史实具有主体史实与派生史实的区别等学术范畴;关于研究史料必须正确处理的八种关系、利用史料必须注意的八个要点、考实文献的七点必要、利用档案中常见的七种问题;关于回忆录的九种不同类型,回忆录对于史学研究的六种价值,利用回忆录必须注意的四个问题;关于前人著述的内容和正确利用这类史料的三种方法,等等。总之,《文逊》改变了通常单纯介绍史料的传统局限,把史料学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中国当代史研究是《文逊》作者最近几年来着手并且指导研究生大力开拓的学术领域,本书收录的有关论文,突出地显示了作者的全新的历史观念和对当代中国历史的革新认识。作者反复强调要用整体的历史观、生活的历史观、大文化的历史观和批判的历史意识解释当代中国的所有人物、现象和事件,毫不动摇地坚持历史学的实证性,十分注意发现历史发展中的制度因素。作者对建国初期接管政策、财政金融政策与土地改革的研究,对当代农民问题、女性解放问题的分析,对当代有关史事的考订,具有开拓的性质。
《文逊》中“博士生学业指导意见”、“博士生读书与讨论会”、“文化散论”、“博士论文介绍”等栏目收录的文稿,是作者在指导博士生学习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原始材料,它们集中反映了作者有关博士生教育的观念、方法和成果。 作者关于博士生教育的观念是实事求是的。比如,博士论文的质量,是衡量导师的指导水平,甚至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博士论文质量的根本标志,是按照学术规范研究和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选题是决定博士论文品位的关键;教师关于史学教育的相关思想、理念、手段,是历史学的重要知识方法;应该注意养成优良的学术传统,坚持人文素质与科研素质并重,做到遵守学术规范与发扬学术个性的一致;导师的作用,应该体现在用统一的学术范式、风格和水准培养学生,而不是任其自流、零打碎敲等,不仅有的放矢,而且切实可行。 在对博士生的具体学习指导方面,作者非常重视让学生接受整体校园文化的熏陶,借鉴多学科的理论,汲取老师们同学们的信息和经验,实现“现代与传统的衔接,师道与学统的交汇,个人与时代的融合”。通过定期举行的读书会、讨论会、报告会,交流学习心得,开展学术批评,增长见识,拓展视野。运用举办学术专栏文章的方法,进行写作博士论文的前期训练。作者提出并经同学讨论而制定的一些读书规范,比如《博士论文基本技术规范》、《博士论文初稿修改阶段注意事项》、《博士论文答辩须知》等,不仅对同学的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且使之有章可循。
《文逊》收录的“博士生文稿批语”,是作者在指导同学学习过程中批阅作业、修改论文、审阅开题报告和博士论文初稿所写下来的文字,共有十多万字,是从作者的相关文稿中节选出来的,更多的文字本书没有收录。这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指导学生所付出的心血。对于老师来说,这是一种耗时间,耗精力,耗神思的事情。但我想,对于同学来说,它们肯定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也许,作者所指导的同学的博士论文,能够以《李良玉教授及其博士生学术文丛》的名义出版丛书,正是一份顺理成章的结果。我与李良玉教授都住在港龙园,承他以《文逊赠我,读后很有收获,故撰写书评,推荐老师们、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