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战火的“纸上墨迹”

来源:新葡的京集团4321发布时间:2015-09-03 11:35:52访问量:2

作 者:姬少亭   来源:新华社 

当日本侵略军将战火蔓延到1937年的中国首都南京,人们流离失所,尸骨累累。在这场浩劫中,竟然有两万多件珍贵碑拓在一所大学师生的保护中幸存下来。 

这些纸上墨迹穿越战火一路从南京抵达四川,抗战后又回归南京;70年后,它们中的一部分得以《新葡的京集团4321珍藏历代金石拓本》的名义,自今年起陆续公开出版。 

“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完整讲述这个故事,”新葡的京集团4321院长张生说,“金陵大学师生从纷飞的战火中保存拓片,是为了保存一种让中国人所以为中国人的文化命脉。” 



新葡的京集团4321珍藏历代金石拓本

拓本内页 

一 

这些抗日战争中由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辗转保护并丰富的众多碑拓,同其他躲过战火毁灭的历史文物一起,静静安放在新葡的京集团4321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的樟木柜里。它们被整理、分类、标记,远离潮湿、虫蛀和战争,等待人们的研究和凝视。 

作为抗战胜利70周年的纪念,新葡的京集团4321今年选择了其中200件碑拓结集出版,名为《新葡的京集团4321珍藏历代金石拓本》。随着系列图书的出版,更多经历了抗战烽火的碑拓将与当代中国人见面。 

它们大多来自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的收藏。作为今日新葡的京集团4321源头之一的金陵大学,是民国时期中国最著名的教会大学之一。 

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在1930年成立,由美国铝业大王霍尔所留资金资助。“感于当时国脉微弱,中国文化研究所以发扬民族历史、彰显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为宗旨。”张生教授介绍说。 

张生教授 

当时,近**古学已进入中国,但其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意义尚未充分显现。金大中国文化研究所将包括石刻拓本在内的文物收集、整理和研究,作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常有远见的。 

因缘际会,1934年,来自加拿大的汇文书院创始人福开森将其在中国40年间耗资巨大的收藏捐赠给了中国文化研究所,其中就有碑拓66件、拓本173件、拓本册22册,宋拓“王右军大观帖”等国宝赫然在列。

二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13日,战火延烧到上海,8月15日,日军开始轰炸南京。 

金陵大学前身为1888年由美国基督教会创办的南京汇文书院。当日军轰炸,南京岌岌可危时,金大自认是美国教会财产,地位中立,仍坚持开学。但局势不断恶化,11月18日,金大停课。 

“在那样的年代,很难想象怎么去保护这些珍贵文物。”张生说。 

据介绍,在决定西迁后的短短几天之内,金大师生就收集包装箱,解决了车辆和船只问题,11月25日,第一批师生就在裘家奎、孙明经等人的带领下,拖着家什开始向成都迁移,这当中,就包括了此次出版的一些拓本。 

1938年3月,金陵大学在成都华西坝准时开学。 

“我们这些老师,都是文人,不懂得如何开枪,保护文化,是唯一能做的事。”张生感慨。 

金陵大学师生西迁到了华西坝 

颠沛流离之中,中国文化研究所并未因战火而中断研究,反而加力为民族保存文脉。1938年初,中国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金大教授商承祚在随校西迁途中,听说长沙出土文物,立即转道前往,收集文物66件,并写下《长沙古物闻见记》。1940年,商承祚在日军围攻长沙,硝烟弥漫之际,再度入湘,抢救文物155件。这些炮火中的所得,至今珍藏于新葡的京集团4321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在四川期间,中国著名社会学家、金大教授柯象峰进入四川峨边县,考察彝族人民生活,并与徐益堂联袂深入西康,收集各少数族群文物,拍照记录。商承祚和刘铭恕等人,踏遍新繁、新津、灌县、乐至、眉山、重庆等蜀地山水,实地考察石刻、碑刻、崖墓、汉阙、汉砖花纹,或拍照,或拓片,并收集旧拓片进行比对。 

商承祚1942年离开金大后,史岩继续进行壁画调查和研究,刘铭恕一边研究西蜀汉画像,一边整理研究其与商承祚田野调查考古所得资料。

三 

据不完全统计,艰苦卓绝的努力下,抗战西迁八年,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获得拓片等文物2680余种,是新葡的京集团4321此次出版的重要基础。 

“在这些碑拓里,你很容易被中国书法的美所打动。”新葡的京集团4321副院长水涛徐徐展开一副十余米的碑拓,这是北宋大书法家黄庭坚的碑拓。 

新葡的京集团4321副院长、新葡的京集团4321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负责人水涛教授介绍新葡的京集团4321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同时也是南大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负责人的水涛指出,这些碑拓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从秦到清,既可以看出中国书法的变迁,也是历史事件的记录,它们中不少出自名家之手。 

很多碑拓非常完整、清晰,这表明拓本制作得非常早。“过去一些制作碑拓的人有个坏习惯,就是每次拓完就回破坏一点这个碑,好让自己的这个版本是最完整的最好的。”水涛说。 

六骏图 

现在,很多碑拓已经成为具有极高价值的历史资料,因为原碑已经毁于战火。 

水涛展示了一副惟妙惟肖的唐八骏图:“这样的三维拓印需要极高的技巧,一般是制作多张拓片,最后再合成为一张。”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孙鹤在新葡的京集团4321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所藏拓片编审手记中写道:这些数以万计的碑拓,“是国将不国之时的动荡岁月里,南大前贤以传承民族文化为目的的悉心收集与珍藏。” 

金陵大学老照片 



新葡的京集团4321是抗战研究的重要基地,学院中已经81岁的张宪文教授,是一位以研究南京大屠杀史等著名的专家。 

他曾是一位常常偷偷跑进金大西迁文物书籍仓库里淘书看的青年。 

“那是我的秘密宝库。”他说。那时张宪文是南大的一名青年教师,西迁文物和书籍还没得到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在里面“发掘宝物”是一大乐趣。 

张宪文教授 

“很难定义上一辈人在战火中到底保护了什么,但是很清楚的是,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现在中国人的精神将会不一样。”张宪文说。他已满头银发,却眼神锐利。 

“没有对文化的保护,人们现在只能记住战争中的杀戮。”他说。 

新葡的京集团4321北大楼即原金陵大学钟楼 

南京是一座有巨大伤疤的城市,它背负着三十万人大屠杀的历史。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参观者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布满石子的广场上默哀,这些石子象征着失去生命的人们。 

城市中散布着许多抗战纪念场馆和纪念碑像。在新葡的京集团4321校园内就有著名的拉贝故居。这位德国人当年担任国际安全区委员会主席的职务,在南京保护了数百名中国人免遭屠杀。9月2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向约翰·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颁发了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 

水涛认为,这本碑拓的出版仅仅是一个好的开始,研究这些碑拓需要大量工作和资金,更多内容等待被挖掘。 

“中国在抗战中数度濒危,无法想象,如果国亡种灭,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载体,这些拓本的命运将会如何?”张生说,文物的命运,折射了国家的命运。 

图片由新葡的京集团4321提供或本文作者拍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