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信息的准备

来源:新葡的京集团4321发布时间:2007-12-10 08:38:55访问量:1

 

信息是现代科学的重要概念,它和能源、材料并驾齐驱,成为人类物质文明的三大要素之一。由于人们的观察角度不同,观察面不同,因而关于信息的定义也有多种。信息论中信息是指用符号传递的报道,报道的内容是接受符号者预先不知道的。在一般人的概念中常将信息通俗地理解为消息、情报、指令、密码等的总称,是从客观事物的运动发展中获得的精神产品,比如通过书刊报纸、广播电视、资料文献等获得的消息、情报、成果等。

就业信息则是指通过各种媒介传递的有关就业方面的消息和情况,如就业政策、就业机构、供需双方的情况及用人信息等。就业不仅取决于一个人的知识、能力、体力、社会和经济因素,而且也取决于就业信息。

(一)收集信息的途径

收集就业信息应力求做到“早”、“广”、“实”、“准”。所谓“早”,就是收集信息要及时,要早做准备,不能事到临头再去抱佛脚。所谓“广”,就是信息面不能太窄,要广泛收集各个方面、不同层次的就业信息。有的同学只注意根据自己预先设定的目标收集有关地区、行业和单位的就业信息,使自己放弃或忽视了有关“后备”信息,在求职遇挫时感到无所适从,造成被动,这种情况是应予避免的。“实”,就是收集的信息要具体,用人单位的地点、环境、人员构成、生活待遇、发展前景、对新进人员的基本要求、联系电话等各方面信息掌握得越具体越好。“准”,就是要做到准确无误。一方面,用人单位需要的是什么层次、什么专业的人才?在生源、性别、相貌、外语水平等方面有什么特殊要求,都要搞准;另一方面,用人信息也和商品信息一样,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你所了解的信息是不是过期信息,人家是否已经物色到合适人选?这些情况都要搞清楚,绝不能似是而非。

收集就业信息,一般有以下几个途径:

1、校内主管部门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学校都应是收集就业信息的主渠道。因为就目前的就业机制看,学校是大学生就业工作所涉及的有关对象的核心环节,他们既与毕业生就业所涉及的各级主管部门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同时也是用人单位选录毕业生所依赖的一个主要窗口。这一特定的位置,使他们对就业信息的占有量大于任何一个部门,同时其所掌握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也没有任何一个部门可以相提并论。就政策而言,全国的、行业的、地方的,在他们这儿收集得都是比较完整的;就需求信息而言,他们接触到的所有信息都是用人单位针对学校的专业设置而来的,可信度最高;同时他们所接触的各部门、各单位也就是毕业生就业工作所涉及的就业机构。因此他们是毕业生就业所依靠的主要对象。目前各高校毕业生就业职能部门大都转变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在制定文件、公布信息、提供咨询、就业指导以及为用人单位举办各种就业市场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显著成效。

2、通过劳动人事部门和人才中介服务机构

劳动人事部门常年向用人单位输送人才,对单位的情况比较了解,对人才需求情况比较清楚,他们所提供的需求信息比较准确可靠,有较强的指导性;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载体,据统计,截止1999年底全国已有各类人才服务机构4162家,已形成了区域性人才市尝专业性人才市场和基础性人才市场共同发展的格局。这些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所掌握的人才需求信息量也非常之大。而且这些机构也经常定期不定期地举办一些人才市常

3、各种类型的毕业生就业供需洽谈会

为做好每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各地方、各行业以及各高校都要举办规模大小不等的毕业生就业“招聘会”,这些“招聘会”针对性很强,所容纳毕业生需求信息量也非常之大,毕业生应珍惜并抓住这些机遇。这些“招聘会”除过信息量大外,还可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直接见面洽谈,相互了解情况,有不少毕业生就是通过这一途径确定工作单位的。

4、利用各种“门路”

“门路”不能简单归之于“走后门”而一味加以排除。这里“门路”实际是指途径、渠道。如果说市场竞争机制和企业进人的监督机制能够使“唯才录用”成为大家的共识,那么“门路”就应是大学生求职择业所应加以重视和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事实上每年也有不少毕业生是通过“门路”落实就业单位的,他们实现求职夙愿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实力,确实也取得很大的成功。日本有不少企业他们就采用“三分之一的‘门路’录用”的所谓“人才混合战略”。有的干脆称为“三分之一主义”,即三分之一录用所确定的几所名牌大学毕业生;三分之一录用“门路”介绍来的;还有三分之一留给那些与学历无关,与在校成绩无关,而具有鲜明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这种对“门路”求职法的接纳与认同虽不一定为我们所照搬,但应该给我们以启示。只要学生的素质是过硬的,只要不以吃请送礼的变态方式寻求“门路”,我们就应该鼓励学生广开“门路”。

“门路”以“三缘”为基矗作为社会人,在走入生活之前与社会的联系不外这样三种“缘分”,即“血缘”、“地缘”、“学缘”。完全没有“门路”的人是不存在的。埋怨没有“门路”的人并不是真的就一点门路都没有,而是他没有动脑筋去寻找“门路”。以“血缘”而论,每个人都有父母等亲人,而且父母及亲人也都有自己的朋友和熟人,以此延展下去,就会变成一个“门路”网络。以“地缘”而论,故乡的友人、朋友、同学以及他们的朋友、同学等等都属此类。以“学缘”而论,一个人从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直至大学,都有许多同伴、同学和师长,而他们也各自都有许多亲友、同学等。通过这些“门路”,你所获取的信息量就会激增。在这里需要提示的是,在“门路”中,你要特别注意利用师长和校友这一“门路”。尤其是本专业的教师,他们比一般人更了解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就业的方向和范围,在与外单位的科研协作或兼职教学中,对一些对口单位的人才需求信息了解得比较详细。而校友则大多在对口单位工作,通过他们提供的信息往往也比较具体、准确、成功率较高。

5、实习单位

实习单位一般都是对口单位。通过实习,你对单位的了解或单位对你的了解都会比别的需求信息更有质的含量。如果说实习单位有意进人,很可能你就是其要考虑的第一对象。通过实习单位落实就业单位的每年都有不少。

6、打电话、写求职信或登门拜访

这要求毕业生有一种“毛遂自荐”的意识,并且对自己单方面拟定的意向单位要有大概的了解和预测,这种形式主动性强,但盲目性较大,在缺乏就业信息的情况下,也不失为一种获取就业信息的方法。

7、有关就业指导的报刊、图书

教育部学生司和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是专门为毕业生服务的专业性最强的一个刊物,定期为毕业生和全国各人事部门提供各种就业信息,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是毕业生求职的好帮手,如有条件可以订阅。另外,目前不少报刊也开设这样的栏目,如《中国教育报》,还有不少地方性的报纸如《扬子晚报》、《新民晚报》、《人才市场报》等,也都经常刊登有关的信息。上海、浙江等地每年专门收集各种需求信息,编印成册,通过各种渠道广泛传播,也是毕业生可以利用的重要信息源。

8、计算机网络

人才交流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存在着先天的优势。以信息交流为主要手段的人才市场本身又非常适合电子及网络化管理。目前,不少地方人才交流机构正是采用这一手段为人才配置牵线搭桥。而且这一现代化的信息传递手段也已为各高校和用人单位普遍采用。各高校目前普遍采用校园网为本校的毕业生发布需求信息,用人单位也注意通过各种网络发布招聘人才的信息,甚至不少主管部门也通过网络发布有关的招聘通知和文件,如近两年年国家招聘公务员,就是通过《新浪网》发布信息。目前出现的人才网站也已很多。比较著名的人才网站有无忧工作网、中华英才网、亿唐职业直通车、招聘网等。有人对上网求职情况作过调查,在参加调查的1925人中间,有1053人选择了网上求职的答案,占总投票数的55%,5成以上的网络人群的选择表明,网上人才交流已经成为职业发展的新时尚。据“无忧工作网站”统计,在上网求职者中,有本科学历以上的占69%,硕士以上的占15%,网上招聘站提供的职业信息以电脑、通信行业居多,40%来自信息产业。近两年每年就有1000万以上人次因为找工作而遨游在网络空间。另外不少人才市场或网络机构也注意通过这一途径完善自己的服务功能。不管怎么说,今后的大学毕业生应充分注意这一信息传播途径,这是毕业生获取求职信息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

返回原图
/